为海南永续发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人解读《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要求,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为基础,以热带雨林资源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通过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营机制,健全法治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热带雨林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围绕《试点方案》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等,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
问:《试点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有何重要意义?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南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设立热带雨林等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与海南省着手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着力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继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的又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是我国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是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的关键举措。我国热带雨林资源极其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台湾南部、广西南部及西藏东南河谷地带。海南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岛屿型热带雨林,资源极其宝贵。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对筑牢海南绿色生态屏障极其关键、十分必要。
二是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径。海南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自20世纪60年代海南省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尖峰岭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相继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恢复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当地热带雨林物种特色与群落特征受到威胁,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迫在眉睫。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集中连片整合现有自然保护地,创新保护管理体制,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管理,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能够更加有效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从而实现珍稀自然资源的世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