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哪个app能买足彩

慈善法导读(九)为慈善信息公开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遵循
  • 2025-05-06 09:24:58
  • 来源: 广东省民政厅
  • 发布机构:台山政府网
  • 打印】   【字体:    

詹成付


  慈善信息公开是关系慈善事业公信力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迅猛发展,慈善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因慈善信息公开不真实、不完整、不及时等问题引发的社会诟病和负面舆情也较多,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影响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人们为什么如此密切关注慈善信息公开?这恐怕与慈善组织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与企业不同,慈善组织一方面具有非营利性、公益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管理难题。慈善组织的财产虽然来源于捐赠人,但捐赠行为一旦完成,财产即归属于慈善组织,日常管理使用由所有者“代理人”运作。要防止慈善财产被侵占、浪费或者滥用,就必须构建强有力的外部监督,而有效的外部监督的前提就是推行信息公开,让公众充分了解慈善组织的各项信息,发现和检举其中的不法行为,同时进行比较和甄别,淘汰不合格的、低效率的慈善组织。一言以蔽之,社会之所以如此关注慈善信息公开,从根子上讲,皆因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是用别人的钱来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它们承担着捐赠人、委托人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如果信任缺失,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不仅面临筹资困难,其他行为也将受到严重质疑。慈善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了慈善活动的透明度,打消了捐赠人、委托人和相关利益人的疑虑,为慈善捐赠管理制度化提供了契机,同时,也为其组织不断扩大规模、长期吸引志愿者、确保持续的慈善来源奠定基础。慈善活动中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证明,建立健全慈善信息公开制度是确保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慈善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完善慈善信息公开制度。1999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2004年修订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也作了类似规定。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慈善法,用专章对慈善信息公开制度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慈善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公开内容、公开方式等内容。实践证明,这些规定的精神是正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慈善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顺应时代的要求,修改后的慈善法较全面地充实完善了慈善信息公开制度,主要修改完善了如下内容。

  第一,将第六十九条改为第七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

  国务院民政部门建立健全统一的慈善信息平台,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前款规定的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